|
|
|
南關區新建改擴建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項目社區治理只能加強,不能削弱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,老口規模大、老齡化程度深等問題日益突出,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。如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?如何做好老年人養老工作,確保老年人“老有所養,老有所醫,老有所居,老有所靠”?南關區把解決中心城市養老問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課題,進一步創新探索,尋求解決問題的新突破。 打造“養老服務圈15分鐘”開通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,搭建養老服務信息平臺……南關區整合資源,以家庭為核心,以社區為基礎,以智能養老為保障,深入探索醫療結合、文化養老等養老路徑,解決中心城市養老服務問題。截至2021年底,南關區共有3條.1萬名老年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,占老年人總數的24萬人.6%。 精準服務 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 “垂暮不離親,養老不離家”這是大多數老年人的愿望。如今,許多南關區老年人得償所愿。 走進南關區建設“養老服務圈15分鐘”目標養老服務項目隨處可見。曙光街道師范大學東電養老服務中心成立了太極拳隊、舞蹈隊、書畫俱樂部、合唱團等十余個興趣活動小組。區文化中心安排教師提供專業指導,每天吸引近200名老年人參加活動。寬敞的活動場地和專業的指導服務,使養老服務中心逐漸成為轄區老年人養老、休息放松的新園區。 南關區按照“小,就近,適用”原則上,利用合格的幼兒園、學校、社區等閑置資源,投資1500多萬元,重點建設18個家庭社區養老試點項目。每個家庭社區養老試點設置不同的功能區,具有日間護理和全面護理服務功能,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養老需求。 南關區連續7年實施政府采購服務,為60歲以上特困老人、低收入家庭重度殘疾或空巢老人。每人每月提供200元居家養老服務券,服務老人近20萬人次,滿意度90%以上。對行動不便的困難老人,實行居家養老,社區實行上門人員,提供服務,費用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解決。 為解決老年人就餐問題,南關區大力推進老年人餐廳項目。根據老年人的飲食需求,該地區已經建立了18家老年餐廳。此外,還建立了養老服務指導中心,全年聘請律師、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,為老年人提供政策、法律、健康和心理服務。 醫養融合 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高 為滿足老年人就醫需求,南關區通過加快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,不斷消除老年人后顧之憂。 在南關區幸福鄉醫療護理結合養老服務站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組織現場體檢,保障轄區老年人基本健康檢查需求。同時,向轄區70歲以上老年人頒發社區基本醫療服務證書,持證老年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享受低價服務。 改革實施以來,南關區新建、改擴建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5個,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72個.6%不僅有效解決了中心城區土地資源有限、養老機構床位緊張的問題,而且極大地豐富了養老服務內容,將簡單養老拓展到醫養結合、文養結合,讓老年人享受到更豐富的服務。目前,全區共有4家民營醫院轉型為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,全區8家醫療機構為老年人開辟了綠色通道。40多家社區養老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了合同服務,基層衛生機構與老年家庭簽訂了合同.4萬人,簽約率79%。 智慧服務 實現供需無縫銜接 建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,創新數據采集模式,整合在線服務資源……南關區將信息化嵌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,插入養老服務“信息翅膀”。 南關區與明道科技合作開發養老服務信息平臺,涵蓋生活護理、家政保潔、健康護理等10余項服務,建立老年人、家庭成員、街道社區、各類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的多方聯動機制。當老年人有服務需求或困難時,他們會通過App上傳到養老服務信息平臺,安排專業機構上門服務,實現需求與供應的無縫銜接。目前,該系統已輸入約18萬老年人、42家養老機構和社區驛站,共有近100家常用服務提供商。 養老是關系千家萬戶的社會事業,促進養老發展,完善養老服務體系,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。南關區實踐證明,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,激發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,凝聚政策力量,建設政策、資金和人才“三位一體”支持體系,增加養老服務供應,提高養老服務質量,提高養老服務效率,提高養老服務能力,讓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享受更好的養老服務。 上一篇北京市第二社會福利院下一篇大興區性價比最高的養老院 |